內容大要
還沒真的開始就先給自己唱衰
腦袋時常自己亂想像,為一件還沒結束的事情建立許多可怕的預期。一開始只是想透過自我施壓來提升效率,卻沒想到這種習慣,讓任何不確定,都變得非常可怕。
因此,接下來每一個迎面而來的機會和挑戰,比起期待,更多的是:「完蛋了,我肯定會做得很糟。」
「糟糕主義者」的三個特點
根據《終結毒性思考》對「糟糕主義者」的敘述可知,「糟糕主義者」習慣性將事情往壞處想,並先下出結論外,還有以下三個特點:
- 在意事情的即時回饋
- 篩選接收到的事實
- 誇大事情的發展後果
ㄧ、在意事情的即時回饋
「你能保證我做得好嗎?」
比起勇敢去嘗試,「糟糕主義者」在意事情的即時回饋,只要沒有完全掌握現在的局勢,單純靠自己的能力,事情肯定會往壞處走去。
二、篩選事實
即使身邊的人都認可「糟糕主義者」的能力,相信他能做得好,「糟糕主義者」的內心卻好像隔了層濾網,只吸收得到糟糕的資訊,無法接受他人的觀點。
三、誇大後果
對於事情的「不確定」,因為模糊而可隨意放大,放任每一分恐懼滋長到難以控制的程度。
「糟糕主義者」相信任何最糟糕的可能,都肯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。而當一件事情從有 1~100 分的程度差異,縮減到絕對的好與壞後,「糟糕主義者」也容易失去努力的動力。
是不可能,還是只是很難?
回頭想想,這些可怕的事情真的合理嗎?發生了又如何?最慘又會發展到什麼地步呢?
適當的悲觀,在心理學中稱為「預期性悲觀」,這種心態能預料事情最差會到什麼地步,而冷靜謹慎地應對,而過度的將事情糟糕化的「糟糕主義者」,則是將每一件「很難」的事情,直接斷定為「不可能」的事情。
認知恐懼,才捉得清它的模樣
比起放任恐懼無限滋長,因為害怕做不到就放棄去做,《終結毒性思考》這本不理性信念自助書,給糟糕主義者三個自問自答,去捉摸「糟糕」與「恐懼」的真實模樣。
- 這個想像是不真實的,因為 ……
- 這個想像是不合理的,因為 ……
- 這個想像對我沒有幫助,因為 ……
掃除負面思考的自助書
有毒的思維習慣,放任情緒滋長並限縮我們的選擇,《終結毒性思考》點出負面思維的樣貌,並提供 ABCDE 的轉念練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