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緒耗竭 Banner

過度努力到壓垮身心的「情緒耗竭」

過度努力的日常

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年畢業,投了好多家公司的履歷,卻總是無聲無息。

脫離學生的身份,想扛起出社會應盡的責任,想要能靠著自己的力量照顧家人,努力考證照、上著各式各樣的線上課程,積極詢問前輩們的意見,想著可以更好、想著還要更好,但不知怎麼的,越是努力,內心就越是疲倦與匱乏。

原來這是情緒耗竭

若是關注困難的事情,身體就會產生壓力,迫使自己早日解決。然而,當事情始終無法解決,壓力就會恣意增長,成為一種難以發覺卻持續存在的內在消耗,像是隨時快斷裂的橡皮筋一樣,想脫離極端的來回拉扯,卻又對現實無可奈何。

根據 MedicalNewsToday 可知,這種因為壓力長時間的累積,讓人的身心到了幾近崩潰與精疲力盡的地步,稱作情緒耗竭 (emotional exhaustion)。

情緒耗竭的八個壓力源

而長期壓力的源頭,往往屬於以下八種之一:

  • 經歷生活重大轉折 (e.g. 伴侶的過世或是離婚)
  • 他人的照顧者 (e.g. 照顧病人)
  • 經濟壓力
  • 懷孕或扶養小孩
  • 覺得這個世界沒有自己的容身之處
  • 蠟燭多頭燒 (e.g. 工作、家庭、學校三方的壓力)
  • 工作工時過長
  • 高壓的工作環境

情緒耗竭的三大影響

習慣了關注難以控制或是極度困難的事情,生活的失衡就成為了每日日常,整體而言,情緒耗竭所造成的影響可分為三大面向,分別為情緒、生理以及整體表現。

情緒面向

焦慮、冷漠、憂鬱、無希望、無力、懊惱、失去動力、神經質、容易哭。

生理面向

疲勞、頭痛、沒有食慾、肌肉痠痛或緊繃。

整體表現

覺得一切都快來不及、不敢挑戰或承諾、時常缺席、工作效率欠佳。

而當以上症狀不只是在覺察後積極面對就能解決時,就應尋求醫療單位的專業協助。

如何緩解情緒耗竭?

越是習慣面對長期累積的壓力,就越是容易對身心的種種警訊充耳不聞。

在覺察到情緒耗竭所造成的症狀後,可盤點造成身心不適的壓力源,去規劃解決方法,此外,也必須練習轉移焦點在可控制的事情上,專注在當下最能解決的事情上。

因為關注無法控制的事情,身體會產生壓力,逼迫我們趕緊解決問題,而對於當前無解的事情,這些壓力只會產生焦慮,讓人的行為失常,徒然的自我消耗,和解決問題的目的背道而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