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離性失憶症是什麼?會恢復嗎?

會恢復嗎?其實我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的,彷彿是靈魂裝在軀殼、懸掛的木偶,我知道我會痛、我知道這很危險,我感覺得到,卻覺得這一切與我無關。

腦海裡常常閃著某些畫面,劇烈勾動我的情緒,我卻想不起來。直到走進了身心科才知道,這種霧茫茫、若有似無的存在,是解離性失憶症(Dissociative amnesia)。

問了親朋好友,他們不大願意告訴我我忘記的事情,就連我的身體也是,只願意透過夢或是現實的某些瞬間展現場景,接著就躲起來了。

我究竟是誰?原本的我又是什麼樣子呢?

什麼是解離性失憶症?

解離性失憶症(Dissociative Amnesia),又別稱心因性失憶或創傷性失憶,源自於身體受到劇烈創傷或沈重的壓力有關,因為內心已無法再次承受這段記憶,而乾脆將這段記憶從意識拔除,以保護自己不再受到更深的傷害。

就專業術語而言,解離性失憶症來自於身體防衛機制 (又稱心理防衛機轉),是身體如同反射動作一般,我們跌倒會扶住地面避免更多傷害;而解離性失憶症,則是透過失去、遺忘這段記憶,來避免內心繼續因為記憶而痛苦。

有些復原的患者,也就是透過心理治療、藥物治療輔助後,已然能夠接納創傷的人們,在回憶起當時曾經的創傷,仍然會恐懼、害怕。

但他們也明白,假如當時沒有失去這段記憶的話,很有可能,會選擇離開世界、或是糜爛而毫無希望的擺爛人生。

解離性失憶症的三個主要成因

一、創傷事件

親人在眼前自殺、同儕惡意霸凌、遭到性侵害⋯⋯等,任何程度的創傷,都可能造成心因性失憶症。又或是說,創傷是主觀的個人感受。

曾有研究指出,有個小孩子只是因為從一條巷子搬家到另一條巷子,就覺得自己的世界完全變了,而受到嚴重的打擊,過了許久的治療才好轉。

二、意外事件

意外事件的發生,雖然與自己無關,卻也可能間接造成創傷

比如單純吃仙草蜜,突然急性腸胃炎而進入急診室,卻在深夜裡目睹重傷的車禍患者在眼前經過;或是身為救災人員,差一點就能拯救那個孩子,卻因為災情擴大,最終救援失敗。

這些突如其來的意外、人生的無常,也都可能導致心因性失憶症。

三、壓力情境

在東方社會中,乖巧、孝順,又或是面對長輩的發言要全面聽從,常造就了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的龐大壓力。

曾經一次家教,家長身為大學教授,而小孩就讀明星高中。

他顫抖著拿著課本,我問他:「你的興趣是什麼呢?」因為我習慣透過情境式教育幫助學生用故事加強記憶的效率,而他卻用氣音回答我:「我喜歡畫畫,但是我不可以喜歡。」

當下的我不知道如何回應。

因為高中時的我也是,家人時常大吼大叫,只要回應,無論順從或是表達意見,都會被認為是叛逆與作對,長期籠罩在恐懼的回憶裡,至今我已經不太記得細節,只殘留著感受。

或許我也是心因性失憶症的患者,知道有這件事,卻對細節模糊不清,也不願想起細節,偶爾精神衰弱時,就會夢到許多人來追殺我,而我必須殺掉所有人才能夠活下來。

就好像是所有的做對、反對,我必須用力抵抗,才能存活下來。

解離性失憶症屬於心理疾病

由以上三大成因可知,在解離性失憶症的過程裡,多半是外界環境造成,而非大腦物質本身出現異常,因此,解離性失憶症屬於心理疾病。

值得慶幸的是,由於屬於心理疾病,因此也能夠透過心理治療來復原。倘若是精神疾病,也就是大腦的傳導物質異常,與生理內分泌直接相關,就偏向以心理治療來接近日常生活。

如在著名戲劇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中,吳思聰罹患的思覺失調症,就屬於精神疾病。

患病後會嚴重到無法正常生活嗎?

由於解離性失憶症,是身體為了保護自己而自動刪除記憶,屬於心理的防衛機制。

且該疾病源自於外界的意外、壓力、創傷造成,多半患得解離性失憶症者,只會失去片段記憶,仍然能夠正常生活

然而,停留在身體的感受與情緒卻不會就此灰飛煙滅。這也是許多患者在夢中會看見無關的場景,卻心痛非常,又或是在現實生活中,看見陌生的畫面而覺得痛苦的原因。

患病後可以恢復,認識常見的治療方式

一、心理治療

其中以認知行為療法 (CBT) 與創傷行為療法 (TF-CBT) 最為常見。

透過諮商心理師的引導,幫助患者重新塑造對該段記憶的認知模式,重新塑造其見解與觀點,就能影響其情緒、感受,將其視之為事件,而非會毀滅自己一生的痛苦記憶。

二、藥物治療

透過藥物治療,可以減緩解離性失憶症患者的焦慮、憂鬱⋯⋯症狀,輔助正常生活,然而,多半會建議搭配心理治療,以解決造成解離性失憶的癥結點。

三、支持性治療

雖然看起來很像廢話,但環境反而是造就解離性失憶症患者恢復記憶的關鍵,我們大多數的時間處於危險、恐懼的狀態,內在就會壓抑而越來越封閉。

有親朋好友足夠的支持、參與專業人士舉辦的心理工作坊或是心理互助團體,都能夠協助患者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既有的事件,間接幫助病情的好轉。

解離失憶症就如同身心的脫臼

一段身體與靈魂之間的藕斷絲連,時常知道有這些感受,卻好像無關於己。

記憶在腦海裡,卻像是從別的地方裝進來的,彷彿被人關進了某間小房間,怎樣也出不去。

確切的說,解離性失憶症從罹患到恢復的過程,就好像打碎了的玻璃,透過多種治療方式,小心翼翼的、一片又一片得撿回來,重新了解它們的形狀,再一次重回完整的自我。

參考資料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