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深刻的陪伴,是與自己相伴:脫離孤單狀態的三個核心思維

 如果有個人能體諒我的辛酸就好了

有些事情想讓人懂,卻從來不想說明白,好像和其他人說清楚了自己不甘心努力過後回應不如預期的現狀,別人看到脆弱的自己後,內心反而會暗暗竊喜:

「太好了,這個人不是我的對手。」
「安慰他時心裡也好暢快,原來有人比我更慘。」

展現脆弱,成為別人幸災樂禍的安慰,他們甚至還會不小心笑著說,是我想太多,再多忍忍就過去了;每個人都是這樣過來的,日子又不是只有你在苦。

想被理解、被接納,但為什麼社會就和自己這般作對?

資料來源:Pexels

只有自己,才是最明白自己的人

鬱悶了很久很久,找不到答案的日子沒有盡頭。

鑽牛角尖的糾結著為什麼沒有人能理解自己?
是不是自己其實不屬於這個世界,才會如此格格不入?
為什麼腦袋總是那麼複雜,沒辦法忍耐得更多?

但這些糾結,多是源自於過度孤單的狀態。

生活中明明吃好三餐、早睡早起並不是很難的一件事,卻因為習慣壓抑自己,隨之習慣了忽略自己的感受。

資料來源:Pexels

當寂寞淹沒思考,就會忘記初衷

知道不可能,但每個人心裡多少會有個理想,遇見一個與自己價值觀、興趣、想法完全契合的 Soul Mate,好像這樣就能彌補內在的空虛。

然而,很少人真正足夠清楚自己的需求。

期待與人契合,卻不清楚自己的真正的匱乏,等到真的進入一段關係後,寂寞淹沒思考,為了讓對方足夠愛自己,我們改變個性,成為對方的理想,成為對方內心的完美情人,再次地進入忍耐與寂寞的循環,而當初期待對方愛上真實自己的想法,只能默默藏在心裡,連說也不敢說。

最深刻的陪伴,是與自己相伴

追逐與期待,認為未來會更好,相對的就是否定現在的生活,去期待一個無法確定的未來。

等他人理解自己、陪伴自己,相信自己的寂寞能被填滿,相對的就是否定自己的完整,去追求別人來全方位的保護好自己。

資料來源:Pexels

事實上,最深刻的陪伴,是與自己相伴。過度追求會讓人一管窺天的看待世界,限縮在「一定得這樣」的自我要求裡,但每個人生來孤獨,又有誰能真正圓滿誰呢?

延伸閱讀:【讀後感】讓愛自己變成好習慣

與自己相伴的三個核心思維

為了脫離孤單,追逐到最後,會發現問題不在外界給的太少。為了脫離這種狀態,我們需要理解的是「內心缺了什麼」,而不是別人該「填補我們什麼」。

於是,我們可以時時刻刻地用這三個思維探索自己:

ㄧ、想糾正別人的那些缺點,往往也是自己最為在意的點

如果小時候曾經因為過度自信而被他人欺負,為此矯枉過正,變得過度謙虛,在長大後看到和過去的自己一樣過度自信的人,就不免想要糾正他。一個原因是不想看到對方和自己一樣被人欺負,另一個原因也是,現在的自己仍然不喜歡過去那樣過度自信的自己,認為當時的自己是不好的。

然而,當時的自己是帶有惡意的過度自信嗎?還是只是當時在某方面做得特別好,很開心想跟別人分享?透過他人看見自己,或許就能好好的回顧早就忘記,心底卻非常在意的事。

二、當自己感受到某些情緒時,比起壓抑,問自己真實的需求

身邊的人常常說:「順便一下啦~順便!」

當下的自己其實是不爽的。

看著對方有手有腳,能屈能伸,為什麼偏偏自己得因為他那麼委屈?但是,看著每個人這樣注視自己的壓力,害怕不答應對方,就會被所有人討厭,一個朋友也沒有。就是那時候的不得不,習慣了委屈,忘記了自已想要被接納外,也是想被別人尊重的。

資料來源:Pexels

三、尋找與蒐集生活中進入「心流體驗」的片刻

當一個人把所有注意力毫不保留的用在追求個人目標上,沒有任何脫序現象,也沒有任何威脅需要防患,就稱之為「心流體驗」。這段過程讓人忘記了身體的存在,猶如天地合一的美妙,是極致的專注以及能力發揮最大化的結果。在脫離「心流」的狀態後,精神能量是富足的,甚至是能明顯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的。

延伸閱讀:《沈浸當下的美好,心流體驗的十大特徵》

心流體驗創造的美好感受,讓人不需要壓抑自己,就持續的沈浸於「自我實現」的狀態。如果能在平常就蒐集進入「心流體驗」的片刻,就更能知道什麼是自己即使沒有任何人讚許,還是能夠享受其中,想要花一生去追求的熱情。

資料來源:Pexels

還有一種較難但非常實用的方法,是從他人角度看待自己的自我對話,然而,我們可以從閱讀中做到這件事。

無條件的關懷,是自我對話的開始

近期我看了一本書叫做《少年與狗》,故事中叫做「多聞」的狗,遇見多位大時代下無能為力、失魂落魄的人。

故事從頭到尾,「多聞」並沒有真正理解到人類的煩惱,反而是無止盡的關懷,不求回報、也不過度期待。這些人在極致痛苦的生活中與「多聞」對話,並從中獲得慰藉。

如果我們沒辦法立即的學好「照顧自己」,是否至少能像「多聞」一樣,無條件的關懷自己?又或是從「多聞」的角度與自己對話呢?從心理學的角度,「多聞」就像內在小孩一樣,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,只是因為生活的辛苦,我們遺忘了當初那個善良無畏的自己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